周勇市政技师工作室

Zhou Yong Municipal Technician Studio

     根据公司市政养护专业性发展新构想,于2018年成立了周勇市政技师工作室,并制订首席技师制度,设立常驻办公点一个,位于耀华路,办公设施设备完善。市政技师工作室的组建,完全依托于公司始终坚持让我们的日常养护工作走一条“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之路。工作室成立的宗旨也是坚持通过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和活动,真正做到“用创新提升标准,用思想改变陈旧,用技术提高规范,用数据体现成果,让成果服务养护”。最终让我们各项市政养护工作真正达到“精细化”的品质标准。

     工作室日常工作主要涵盖了市政养护中“道路、桥梁和下水道”三个方面的工作,在成员的选择上我们为了让工作室工作做到全覆盖的效果,我们在公司养护涉及到的三林、北蔡、公路、下水道、桥梁各标段选择数名成员,工作室整体运行思路是以集中发挥和调动所有成员参与整个活动开展为宗旨,采取条线化“单线协同”,主题化“共同参与”的形式。主要工作主线设立四个活动小组:专业组、课题组、培训组和QC组。

QC组

Qc group

 

课题组

Research Group

培训组

Training Section

专业组

Professional Group

团队打造

————  Team building  ————

训组

 

以参加技能比武为目标,组织人员进行定期实物观摩与实践操作,工作室内部阶段考核,并形成奖励机制。

QC组

 

 

持续开展“同路人”市政QC小组,针对行业内举办的QC小组活动,制定公司内部的QC活动模式,并结合工作实践每年总结QC成果,参与行业内的QC活动评比。

 

专业组

 

​​​​​​​分别设“道路、桥梁和下水道(水务),作为工作室日常性基础数据收集的功能小组。定期收集日常市政养护各类问题数据,并提供工作室研究数据指导养护工作实践。

课题组

 

以整个工作领域内的实际运用为前提,开展新技术、新工法的探索与研究,由少积多,由点到面的提升单位的创新力。

活动小组

————  Activity groups  ————

从而不断探讨、优化和改进提升原有作业模式,提高工作效益。以日常工作中的“亮点、难点”,建立明确的、可行的QC攻关型课题,推动“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鼓励团队内部推行“小改小革性创新思维,集思广益。”打造一个创新思维性工作团队。

“务实、求真、创新”为工作室各项工作活动开展的主线条,以“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模式打造一个专业性市政技术应用示范平台(团队)。以通过“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专业技术手段,对日常市政工作中的各类问题达到“攻坚克难”的成效作为工作室的定位。